拼音zhù gǔ
注音ㄓㄨˋ ㄍㄨˇ
⒈ ?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
⒉ ?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
⒊ ?祝福;祭祀。
⒋ ?祝賀壽辰。多用于皇室貴族等。
⒈ ?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
引《孔子家語·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
《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穎達 疏:“言祝嘏於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序》:“羣吏之官之職,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為有土之孝孫,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為文章家祖。”
⒉ ?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
引《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鄭玄 注:“祝,祝為主人饗神辭也;嘏,祝為尸致福於主人之辭也。”
⒊ ?祝福;祭祀。
引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祝嘏無詞。”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薦獻,如神明焉。”
⒋ ?祝賀壽辰。多用于皇室貴族等。
引《清史稿·德宗紀一》:“諭本年萬壽毋庸告祭,停升殿禮,免各省文武大員來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對山馀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誕辰,特來祝嘏。”
⒈ ?古代稱負責宗廟祭祀的執事。
引《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孔穎達·正義:「言祝嘏于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孔子家語·卷七·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
⒉ ?祭祀時,祝禱的文辭。
引《禮記·禮運》:「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⒊ ?本稱賀天子壽為「祝嘏」。后泛指賀壽。
引清·袁枚〈嚴道甫侍讀五十壽序〉:「雖然有介壽之文,而無期頤昌熾尋常祝嘏之詞,則自余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