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ōng fú
注音ㄓㄨㄥ ㄈㄨˊ
詞性名詞
⒈ ?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
英the second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sometimes lasting twenty days instead of ten);
⒉ ?通常也指從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⒈ ?三伏的第二伏。也稱二伏。通常指從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參見“三伏”。
引唐 皎然 《五言奉和陸使君長源水堂納涼》:“六月正中伏,水軒氣常凄。”
宋 惠洪 《夏日陪楊邦基烹茶分韻得嘉字》:“炎炎三伏過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宋 曾鞏 《苦熱》詩:“憶初中伏時,怫鬱炎氣升。”
⒈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
⒈ ?中了敵人的埋伏。
例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們也不會中伏!」
英語last ten days of July and first ten days of August, the second of 三伏 sān fú, three hottest periods of the year
1.中伏大暑到,早稻豐收好,收割正操勞,烈日當(dāng)空照,濕熱浮氣燥,就像水里泡,各位朋友佬,天熱別亂跑,沒事吹空調(diào),來個沙冰刨,加碗豆腐腦,大暑也能樂逍遙。
2.今天的月亮好大呀!我走到小河邊,那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完美無缺。那輪冰清玉潔的皓月慢悠悠地在水中伏游著,泛著柔美的金光。
3.今天的月亮好大呀!我走到小河邊,那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完美無缺。那輪冰清玉潔的皓月慢悠悠地在水中伏游著,泛著柔美的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