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uān yán
注音ㄉㄨㄢ 一ㄢˊ
繁體端嚴
⒈ ?端莊嚴謹;莊嚴。
⒈ ?端莊嚴謹;莊嚴。
引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宗正南陽劉祖》:“太守 公孫慶 當祠 章陵,舊俗常以衣冠子孫、容止端嚴、學問通覽、任顧問者以為御史。”
《北齊書·成帝紀》:“帝時年八歲,冠服端嚴,神情閑遠, 華 戎 嘆異。”
唐 王勃 《梓州元武縣福會寺碑》:“遂令眾情馳騖,空懷更始之圖;靈座端嚴,未得安居之地。”
明 宋濂 《柳先生行狀》:“燕居默坐,端嚴若神。”
朱自清 《民眾文學的討論》:“他也不愿意在文學里看見他教師底端嚴的面孔。”
⒈ ?端正莊嚴。
引《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漸睹云中有一僧人,年約十五,容貌端嚴。」
反落拓
1.豬澡于泥,呼喝有聲,群獸恐污濺而遠之。豬慨然曰:“惜乎諸君,我固方正端嚴,亦無須回避若是,余失慈親之樂矣!”,鴨見憐曰:“君之誤解恐不自今日始矣!”。
2.“于先生的篆書屬于規整端嚴一路,對稱工細,藏頭護尾,一絲不茍。
3.湯用彤先生面容端嚴慈祥,不茍言笑,卻是即之也溫,觀之也誠,真藹然仁者也。
4.自來美人,不是溫雅秀美,便是嬌艷姿媚,這位趙小姐卻是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