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
詞語解釋
明法[ míng fǎ ]
⒈ ?使法令嚴明。明確的法令。明顯的規(guī)律。漢、唐、宋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通曉法令。
引證解釋
⒈ ?使法令嚴明。
引《管子·幼官》:“明法審數(shù),立常備能則治?!?br />《韓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無道得小人之信矣?!?/span>
⒉ ?明確的法令。
引《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br />漢 桓寬 《鹽鐵論·申韓》:“是以圣人審於是非,察於治亂,故設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若隱括輔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span>
⒊ ?通曉法令。
引《后漢書·郭賀傳》:“賀 能明法,累官, 建武 中為尚書令,在職六年,曉習故事,多所匡益。”
⒋ ?明顯的規(guī)律。
引《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説。”
⒌ ?漢、唐、宋 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 漢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設四科,其三曰明習法令,為明法的開始。 唐 宋 科舉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試關于法令的知識。參閱《通典·選舉一》。
引《新唐書·選舉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進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br />《宋史·選舉志一》:“初,禮部貢士,設進士……學究、明經、明法等科?!?/span>
國語辭典
明法[ míng fǎ ]
⒈ ?彰明法治。
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皇帝臨位,作制明法。」
⒉ ?自然的規(guī)律。
引《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span>
⒊ ?明的法令。
引《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今大王列在諸侯,訹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
分字解釋
※ "明法"的意思解釋、明法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史記》有傳,屈原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lián)齊抗秦,后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于沅湘流域。
2.??频目颇坑忻鹘?、進士、明法、明字、明算、道舉科等五十多種,可謂包羅萬象。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相關詞語
- zhí fǎ執(zhí)法
- zhèng fǎ政法
- zhǐ fǎ指法
- xiù yī zhí fǎ繡衣執(zhí)法
- shí tǐ fǎ實體法
- sī fǎ司法
- zhì fǎ置法
- fǎ shī法師
- zhì fǎ智法
- huà shēn fǎ化身法
- fǎ rén法人
- jué míng決明
- suàn fǎ算法
- fǎ guī法規(guī)
- wú fǎ wú tiān無法無天
- yòng fǎ用法
- fǎ tíng法庭
- fǎ huì法會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qiāng fǎ槍法
- dìng shēn fǎ定身法
- bù fǎ不法
- fēn míng分明
- cháng píng fǎ常平法
- shuì fǎ稅法
- fǎ zhì法制
- shǒu fǎ手法
- fǎ zé法則
- fǎ lǜ法律
- tǔ fǎ土法
- kūn míng昆明
- fú fǎ bō lí浮法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