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

詞語解釋
同聲[ tóng shēng ]
⒈ ?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英simultaneous;
⒉ ?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例同聲相應。
英same sound;
⒊ ?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例臺下同聲叫起好來。
英(speak)at the same time;
⒋ ?言語腔調相同。
例亦須擇言而發;不與凈、丑同聲。——清·李漁《閑情偶寄》
英same tone;
引證解釋
⒈ ?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參見“同聲相應”。
引漢 賈誼 《新書·胎教》:“故同聲則處異而相應,意合則未見而相親。”
晉 陸機 《駕言出北闕》詩:“良會罄美服,對酒宴同聲。”
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江濆遇同聲,道 崖 乃僧英。”
金 元好問 《自菊潭丹水還寄崧前故人》詩:“黃金鍊出相思句,寄與同聲別后看。”
⒉ ?謂眾口一辭;隨聲附和。
引漢 揚雄 《解嘲》:“是以欲談者卷舌而同聲,欲步者擬足而投跡。”
《東周列國志》第六二回:“諸大夫同聲應曰:宜逐之。”
歐陽山 《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聽,又雄壯,又有勁,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聲叫起好來。”
⒊ ?指無實學而人云亦云者。
引《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今日且説箇賣卦先生去 兗州府 奉符縣 前,開箇卜肆,用金紙糊著一把太阿寶劍,底下一箇招兒,寫道:‘斬天下無學同聲。’”
⒋ ?指言語腔調相同。
引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有雋雅舂容之度;即使生為僕從,旦作梅香,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浄、丑同聲。”
國語辭典
同聲[ tóng shēng ]
⒈ ?一齊出聲。比喻同一心意。
引《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例如:「異口同聲。」
⒉ ?同行、同業。
引《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用金紙糊著一把太阿寶劍,底下一個招兒,寫道:『斬天下無學同聲』。」
分字解釋
※ "同聲"的意思解釋、同聲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同類相比,同聲相應,固天理也。
2.這11位獎學金得主向英文報記者異口同聲表示打算毀約,在輿論壓力下再次堅持初衷,我們還會天真地認為這是一種偶然嗎?對制度的任何修正能夠避重就輕解決問題嗎?
3.剛剛走到朱仙鎮,但鎮上的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眾口同聲懇求元帥留下,啜泣之聲不絕于耳。
4.弱冠入同濟,嶄露頭角;負笈德國,學貫中西聞遐邇;一德一心為人民,鞠躬盡瘁;豐碑立于千秋典范,怎奈噩耗忽傳;巨星隕落,四海同仁無不同聲哀悼。
5.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贊揚老陳是我們車間的好主任。
6.團結是什么?團結是拔河比賽時,人人不留余力的奮力拼搏。團結是什么?團結是比賽場下那異口同聲的加油聲。團結是什么?團結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7.以此,朱子發思古幽情之時,倘披讀三百年前小杜之詩,難免同聲共慨,由私意賞愛而心慕手追,竟至杜撰演成朱批,所謂“隱括”是已。
8.據說,每回大火起時總要在場的民眾都同聲高唱圣母頌,而且還宣誓賭咒。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科爾雅切克幾次縱火的場面,必定莊嚴肅穆。
9.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
10.由于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風,當被問及學習態度時,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相關詞語
- qiǎo wú shēng xī悄無聲息
- bī tóng逼同
- wú shēng yuè無聲樂
- wén tóng文同
- shēng yàn聲焰
- shēng wén聲聞
- shēng mén聲門
- děng tóng等同
- gē shēng歌聲
- tóng yì cí同義詞
-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眾口同聲
-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眾口同聲
- dī shēng xià qì低聲下氣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聲不響
- tóng yì yǔ同義語
- huǒ tóng伙同
- tóng lǐ同里
- tóng zhì同質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動聲色
- tóng suì同歲
- huì shēng huì yǐng繪聲繪影
- lüè tóng略同
- gāo shēng高聲
- zàn tóng贊同
- zhī zhī shēng吱吱聲
- tóng lì niǎo同力鳥
- zhòng tóng fēn眾同分
-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歸
- xuán tóng玄同
- shēng zhàng聲障
- hǎo shēng hǎo qì好聲好氣
- tóng rì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