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ù bàng
注音ㄩˋ ㄅㄤˋ
繁體鷸蚌
⒈ ?比喻兩相對峙的人和物。
⒈ ?比喻兩相對峙的人和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引唐 溫大雅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二:“得入 關,據 蒲津 而屯 永豐,阻 崤 函 而臨 伊 洛,東看羣賊鷸蚌之勢,吾然后為 秦 人之漁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使我駕馭得宜,操縱有法,則彼且為我用,使為鷸蚌可也,使為冰炭可也。”
1.該劇精選了“龜兔賽跑”、“杞人憂天”、“鷸蚌相爭”、“宋人酤酒”、“掩耳盜鈴”等寓意深刻的經典寓言故事,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完整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
2.“倘中邦人不自愛惜,自暴自棄,則鷸蚌相持,轉為漁人之利,那時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國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3.該劇精選了“龜兔賽跑”、“杞人憂天”、“鷸蚌相爭”、“宋人酤酒”、“掩耳盜鈴”等寓意深刻的經典寓言故事,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完整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