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喻文字有殘缺。
⒈ ?喻文字有殘缺。參見“夏五郭公”。
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論樂府》:“中間豈無陶陰之誤,夏五之脫。”
⒈ ?語出依經文標示月分體例,下當有「月」字,所以晉·杜預·注:「不書月,闕文。」后遂借指文獻上的缺漏。
引《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
1.中新網5月14日電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4日報道,初夏五月,不少日本人在此時節意氣消沉、郁悶塞心,不但抵觸上學上班,還整日慵懶倦怠,難以提起興致。
2.泱泱華夏五千年,中秋聚滿團圓心;綿綿河山千萬里,國慶匯聚和諧情。中秋國慶喜相逢,各族兒女齊歡騰,歡歌熱舞禮花鳴,龍騰虎躍鑼鼓敲,繁榮盛世國康泰,魅力東方和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