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ú xián
注音ㄌ一ㄡˊ ㄒ一ㄢˊ
詞性名詞
⒈ ?又名流涎不收。多為脾熱或脾胃虛寒,升降失常,不能收攝所致。
英slobber; slaver;
⒈ ?淌口水。
引《水滸傳》第十六回:“原來 楊志 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看那十四個人時,口角流涎,都動不得。”
喬羽 《果園姐妹》第一場:“看著看著,嘴里流涎。”
⒈ ?流口水。亦用以形容人貪饞的樣子。
引唐·杜甫〈飲中八僊歌〉:「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西游記·第五回》:「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這里。」
1.錐體外系綜合癥臨床表現復雜多變,呈陣發性發作,有肌肉震顫、抽搐、流涎、扭轉性斜頸等急性肌張力障礙。
2.報道稱,昏迷的的士司機,63歲,撞車后初時仍能按腹表示腹痛,但很快即不省人事,口角流涎,經送聯合醫院搶救后情況穩定。
3.汞中毒,早期可有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癥狀以及精神改變如膽怯、易怒等,此外,流涎、口腔炎和齒齦炎也是慢性汞中毒的早期表現。
4.先患頭暈,繼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面白晦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癱瘓,四肢不溫,口眼歪斜。
5.又稱為興奮期,表現為煩躁不安,同時出現狂犬病獨特的恐水癥狀、陣發性的狂躁并伴有流涎。
6.早期可有頭昏、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乏力等神經衰弱癥狀以及精神改變如膽怯、害羞、易怒等,此外,流涎、口腔炎和齒齦炎也是慢性汞中毒的早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