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 jiāng
注音ㄏㄨˊ ㄐ一ㄤ
繁體壺漿
⒈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
⒈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參見“壺漿簞食”。
引《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唐 李白 《丁督護歌》:“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元 張憲 《岳鄂王歌》:“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
明 張居正 《黃馬》詩:“揚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壺漿迎。”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五:“一腳踏遍了千古的戰場,沿途的民眾愛戴我們,大道兩旁斷不了壺漿。”
⒈ ?用壺盛放飲料或酒。
引《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1.每當農忙時士兵常義務幫忙收割,今年農民以簞食壺漿,迎接他們。
2.曹操引得勝之兵回來后,陳列于河上,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表示歡迎。
3.解放軍在勝利歸來的時候;老百姓往往簞食壺漿來歡迎。
4.我的生活很簡單,簞食壺漿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