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jī
注音ㄉㄚˋ ㄐ一
繁體大飢
⒈ ?見“大饑”。
⒈ ?見“大饑”。亦作“大飢”。大饑荒;嚴重的饑荒。
引《左傳·文公十六年》:“楚 大饑, 戎 伐其西南。”
《公羊傳·襄公二十四年》:“大饑。”
何休 注:“有死傷曰大饑,無死傷曰饑。”
《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為大饑。”
《呂氏春秋·上農》:“因胥歲不舉銍艾,數奪民時,大饑乃來。”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冢中棄兒吸蟾氣》:“富彥國 在 青社,河 北大飢,民爭歸之。”
1.到了某一個關節點,人們再也無法繼續對大清洗,大饑荒和古拉格作辯解,把它們說成只是在實現他們真正的理想之前所發生的某種不幸的曲折而已。
2.從消極的被動的壓力講,因為“大躍進”導致了無法掩飾的大饑荒,才有毛讓賢劉出來收拾殘局搞“三自一包”;因為社員消極怠工,人民公社制度才終于解體。
3.就像大多數農民在包干到戶以前日子很苦,但他們并不怎么覺得苦,因為更苦的大饑荒時代還記憶猶新,更慘的地富反壞右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