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
詞語解釋
律詩[ lǜ shī ]
⒈ ?中國舊詩體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詩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有五律(五個字一句)、七律(七個字一句)兩種。
英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引證解釋
⒈ ?詩體名。近體詩的一種。起源于 南北朝,成熟于 唐 初。格律要求嚴格。分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律、七律。以八句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雙句押韻,以押平聲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間四句除特殊情況外必須對偶。亦偶有六律。其句數在八句以上者稱排律。
引《新唐書·文藝上·杜甫傳贊》:“唐 興,詩人承 陳隋 風流,浮靡相矜。至 宋之問、沉佺期 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
宋 洪適 《<元氏長慶集>原跋》:“聲勢沿順,屬對穩切者為律詩,以七言、五言為兩體。”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律詩起於初 唐,而實肧胎於 齊 梁 之世。”
國語辭典
律詩[ lǜ shī ]
⒈ ?一種近體詩。形成于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兩句要對仗,每句有一定的平仄。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
分字解釋
※ "律詩"的意思解釋、律詩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白居易讀了老子后作七言律詩:吉兇禍福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雖異匏瓜誰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2.譯文蠻認真,一字字好像摳得挺死,但一查原文,那么多舛錯,還詰屈聱牙,非常做作,比老學究作律詩還別扭。
3.哼一曲童年的歌謠,把憂愁煩惱拋掉;賦一首童年的律詩,把幸福快樂埋心底;寫一篇童年的趣文,讓和諧溫馨光臨。六一兒童節,愿你童心常在,笑口常開!
4.盡管自由詩是20世紀漢語詩歌的主流詩體,但是諷刺詩采用的主要詩體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適度改良了的格律詩體。
5.譯文蠻認真,一字字好像摳得挺死,但一查原文,那么多舛錯,還詰屈聱牙,非常做作,比老學究作律詩還別扭。
相關詞語
- yǔ tǐ shī語體詩
- lí hé shī離合詩
- jié lǜ節律
- shī yòu詩囿
- shī xìng詩興
- xīn tǐ shī新體詩
- fǎ lǜ法律
- shī kè詩刻
- lǜ shī律師
- jìn tǐ shī近體詩
- zhǎn shī展詩
- dù shī杜詩
- jīn tǐ shī禁體詩
- shī kè詩課
- yě lù shī野路詩
- shí èr lǜ十二律
- shī wén詩文
- wú shēng shī無聲詩
- chén shī陳詩
- bǎi nián shī百年詩
- bō yì ěr dìng lǜ玻意耳定律
- zá tǐ shī雜體詩
- shī yóu詩郵
- shī yǒng詩詠
- jié hé lǜ結合律
- jīn tǐ shī今體詩
- shī yǒu詩友
- guī lǜ規律
- shī gē詩歌
- zhàn shī戰詩
- qǔ lǜ曲律
- shī zuò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