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積聚與分散;蓄存與泄放。
引唐 崔融 《嵩山啟母廟碑》:“蓄洩云霧,震蕩雷風(fēng)。”《明史·循吏傳·陳灌》:“伐石筑堤,作水門蓄洩,護(hù)瀕江田,百姓咸賴。”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教養(yǎng)·修水利》:“水旱有蓄洩之或異……旱則閉而蓄之,澇則啟而泄之。”
1.謹(jǐn)乃集紳耆,召巧匠,開九曲塘,筑堤設(shè)閘,引下淡水溪之水,以資灌溉,為五門,備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