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徑通幽的成語故事

拼音qū jìng tōng yōu
基本解釋彎曲的小路通到隱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園林曲折幽深。
出處唐 常建《破峙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的典故
唐朝詩人常建作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雖然寫禪房僧境但道出一個曲折前進的哲理,是客觀辯證法的體現。禪房坐落在深山花木叢中,通往禪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經過艱苦跋涉才能到達。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曲徑通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革風易俗 |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物腐蟲生 | 宋 蘇軾《范增論》:“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慌里慌張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